如何处理学术研究中广博与专精的关系,是每一位学者及有志于学术研究的青年人都需要时时思考的问题。博而不精,蜻蜓点水,难成其深;专而不博,格局不大,难见气象。那么究竟该如何处理这一难题呢,且看“人美学术文库”丛书为我们做出的示范。
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人美学术文库”系列
《武氏祠真伪之辩》书影
美术史在中国的诞生,至少可追溯至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在西方则要从文艺复兴时期瓦萨里(GiorgioVasari)的《艺苑名人传》说起。现代学科意义的美术史的构建,亦与一系列出版物息息相关:温克尔曼(JohannWinckelmann)的《古代美术史》、沃尔夫林(HeinrichWlfflin)的《美术史的基本概念》、潘诺夫斯基(ErwinPanofsky)的《图像学研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美术史学科的发展与演进,正是由这一部部凝结了一代代学者之思想、以书籍形态呈现的出版物来推动的。
精美内页
恰如美术史是一部由作品构成的历史,作为一门学科的美术史的发展历程,亦可视为由美术史论出版物构成的历史。从手抄到雕版,从活字到机器印刷,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物质技术条件下形态各异的书籍,其出版与传播,持续为美术实践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增砖添瓦。
如今,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家国家级美术出版机构的人民美术出版社,凭借自身的专业和学术优势,推出“人美学术文库”丛书,是为了发扬出版机构规范及引领学术风潮之传统,推进美术学及相关学科建设之举。
精美内页
从已推出的7个品种来看,“人美学术文库”丛书的学术定位与出版特色首先可以“广博”二字概括。7本著述,内容上涵盖美术学、设计学这两个二级学科下的多个研究领域,如美术史、设计史、书法史等;时空上跨越古今中西,从汉代的武氏祠,到晚清时期岭南地区的艺术世界,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拼砌砖画,到19世纪英国装饰艺术。在作者的选择上,既不乏已取得业界广泛认可的专家,又为崭露头角的青年学者留有一席之地。在研究方法上,既有偏重于学术传统之积累与传承的方法,也有融合了前沿理论具有开拓性的方法。以上足见出版方不拘泥于一家一派,主张拓宽门径、兼容并蓄的格局,试图打造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交流平台的立意。
精美内页
博而不精,则易流于驳杂。“专精”则是“人美学术文库”丛书的另一大特色。粗略统计,已出版的7本著述中,平均注释数量近千条,参考书目达数百本。作者在相关课题上至少也有十余年的深耕。得益于充分的积累,每本著述在对研究对象的挖掘与阐释上皆能够达到一定的深度,除推进学界对某些具体问题的认识外,亦为未来进一步研究开辟了可能的方向。
精美内页
从由人民美术出版社撰写的该丛书的出版说明可知,这套丛书未来还将涵盖美术教育、美术创作、设计美学、设计批评等多个领域的著述。建社70年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无数优质的学术著作以广惠学人,时至今日,在推进美术学及相关学科建设之余,“人美学术文库”丛书的持续出版,也必将为中国美术出版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