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终极梦想游走于美女与金钱之间,风

提起《花花公子》,大家想到的都是纸醉金迷。

富人专属的奢侈品,身材傲人的靓丽嫩模,一切都显得那么金碧辉煌。

但赫夫纳其实出身并非贵族,而是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

从小到大,也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成绩也一般。而且,因为父母是比较虔诚的教徒,赫夫纳的家庭教育,其实相当保守,也中规中矩。可以说,跟“纸醉金迷”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因为一直擅长设计,大学毕业后,赫夫纳就从亲戚朋友借了美金创业。开始了他的出版事业。他一直做的是版面设计等相关工作,而且审美技术啥的都挺好,所以,算是有自己一技之长,一直受老板们青睐。随着出版业的壮大,赫夫纳也有了自己创业想法。

他从这美元中拿出了美元,买下了玛丽莲梦露的一张半裸照片。当时,梦露是世界的性感女神。赫夫纳把梦露的半裸照片作为杂志封面,是的,后来风靡世界的《花花公子》第一期,诞生了。咱们都说美国思想开放,但在那个年代,《花花公子》的尺度也是石破天惊的。第一期《花花公子》出版,就劲爆销售了5万多本。一期杂志,就让赫夫纳赚上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一个封面,一本杂志,第一桶金,赫夫纳的创业之路,顺得有点太梦幻。

或许,这也与当时的时代相关。当时,世界还在打二战。大家都过着毫无安全感,有今天没明天的日子。虽然,美国本土远离战场,但第一次见识到重型武器杀伤力的人类,还是被战争的残酷给吓到了。这个时候,《花花公子》像一种大家的解压剂,来调剂大家的心情。所谓“今朝有酒今朝醉”杂志中那光鲜亮丽的生活,让人们暂时忘却现实的苦涩。所以,《花花公子》绝不仅仅是因为尺度大胆,就风靡美国,这里面也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原因。

就像美国漫画的兴起,也是因为二战。二战后,美国进入一片恐慌之中。人们还没有从恐慌中,回过神来。这个时候,漫画家创造了“超人”这个形象。这是人类第一个超级英雄形象。然后,这个形象迅速风靡美国。就是因为在一个普遍没有安全感的年代,人们希望有这么一个无所不能的英雄,来保护自己。而《花花公子》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超人,舒缓着人们普遍紧绷的神经。

随着杂志兴办的成功,名啊,利啊,也纷至沓来。普通家庭出身的赫夫纳,也改变了自己的活法。曾经,他只是一个擅长艺术设计的文艺青年。而如今,他的世界,是各色美艳女郎,金钱名利。赫夫纳,开始了自己的风流生活,这一风流,就是整整后半生。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的名句,给我们带回了大唐的最后挽歌。而对于赫夫纳来说,十年,实在是太少了。在赫夫纳86岁的时候,他还第三次的走进婚姻,而他的新娘,是一位26岁的嫩模,这也是他最后一段婚姻。

赫夫纳的《花花公子》也不再是一本杂志那么简单。变成了囊括杂志、品牌、度假村、电视台等商业帝国。而《花花公子》的杂志销量可以绕地球一周。这位风流一世的老人,在91岁的时候因病去世。如果上天可以再给他年的时间,我相信,他还会继续结婚离婚。值得一提的是,他把自己墓地,选择在了玛丽莲梦露的旁边。赫夫纳仿佛返老还童,又变回了那个做版面设计的年轻人,他选择长眠在自己第一期杂志封面女郎的身旁。

赫夫纳的人生选择,自是“人生得意须尽欢”。他认为,父母一生没有享受过生活,他想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所以一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活,不顾世人的看法。

至于赫夫纳为什么会选择《花花公子》这样风格的杂志,他自己解释道:花花公子是一种生活方式。而赫夫纳,很明显,他也选择了这样的生活方式。

《花花公子》除了迎合时代的心理,成为时代的解压阀,但我想,它成功的另一个因素,是正好找到了新兴的中产阶级,迎合了美国新兴中产的品味。正如《花花公子》的目标定位,是“有理想有追求的美国单身青年”。

我们知道,二战后,美国开始迎来了经济上的大爆发。因为欧洲的资本和人才,全部转嫁美国。从大萧条走出后,美国迎来了经济上的繁荣。赫夫纳作为《花花公子》掌舵人,手里掌握着大量模特资源。他就成为了美女与金主之间的联络人。年,第一家花花公子俱乐部开业了。一年后,会员就超过了5万人。随后,花花公子俱乐部在22个城市都开了分店,会员超过了万人。这正好踩上了美国经济崛起的黄金点,大家纸醉金迷的过生活。金主手里有钱,渴望得到美女的青睐。而美女们也待价而沽,辗转在各大俱乐部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觉得《花花公子》仅仅是吸引眼球的美女杂志,那就太低估这本杂志了。因为有钱,杂志里面的内页文章,那作者都是赫赫有名的。我说几个名字,大家就知道都有谁为这本杂志撰写过文章了:海明威、约翰·列侬、毛姆、安迪·沃霍尔、博尔赫斯等,而且杂志还会深度访谈思想界的大咖,如马丁·路德·金、让-保罗·萨特等。有人说,“脑区性感”,是更高级的性感。《花花公子》,可不止是金玉其外。

《花花公子》是一本杂志,在现实生活中,也变成杂志般梦幻。那是美国的“光荣与梦想”,当时虽然苏联还与美国冷战,但在经济上,苏联还是无法与美国相比。

花无百日红。到了70年代末期,花花公子的日子也不好过了。

类似的杂志越来越多,花花公子俱乐部陆续倒闭,赌场也陆续关门。这个时候,花花公子也迎来了它的第二个掌门人,那就是赫夫纳的女儿,克里斯蒂。

时代不同了,女性意识逐渐觉醒。

如果还按照《花花公子》往常的风格来,注定要被时代淘汰。尤其是,克里斯蒂作为女性,她要扭转普通女性对这本杂志的印象。可是,时不我与了。

随着印刷时代的过去,女性意识的崛起,注定,属于《花花公子》的时代过去了。

进入90年代,DVD进入越来越多的家庭,人们开始选择看电影来休闲娱乐。杂志,成为了一种过时的选择。哪怕再辉煌,《花花公子》作为纸质杂志,终究要和时代说再见了。年,赫夫纳去世后,《花花公子》的大厦将倾之势已经无可挽回。

年,《花花公子》销量不到30万册,每年损失高达数百万美元。虽然尝试过转型,但由于刻板印象太重,基本无法转型了。现在的花花公子,更像是记录美国曾经辉煌岁月的“古董”,它的纪念价值,多于它的存在价值。现在的花花公子,主要的收入,是靠版权了。比如“兔女郎”和“PLAYBOY”的Logo,仍然在帮助花花公子商业帝国维持。不过,所有人都知道,这个老牌杂志,已经日薄西山。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美国著名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也看过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那种繁华的梦,总是以苍凉结束结尾。因为繁华终究不能长久,苍凉是繁华最终的底色。正如《红楼梦》所说: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0年前,大唐的诗人李白也曾“千金散尽还复来”,而如今,他留下来的,是诗句名篇后,一个潇洒的身影;曹雪芹也曾梦回童年,繁华入梦,他能留下来的,也只是“满纸荒唐言”。

我们相信,再过年,年,没有人会记得《花花公子》曾经如何纸醉金迷,留下来的,或许就是几个具有商业价值的logo而已。而这背后的故事,也会随着一代人一代人的逝去,终究成为传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30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