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依然是我的年度好书分享,我会和大家分享一些做得很好的纸质书,以及这些书后面那些用心做书的人。说句实话,阅读纸质书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奢侈的事情之一。首要原因,就是你可以把你的手机扔在一边,至少跟它保持相对的物理距离。你可以跟你的书在一起,相对沉浸地、不被打扰的进行阅读。一本制作得很好的纸质书,是绝对可以提升你的阅读体验的。
但是,想要把一本小小的纸质书做好,绝非易事。设计者需要考虑很多的因素和细节。比如说这本书的开本大小,它的页数、重量,它拿在手里的手感,以及它的封皮,是软皮还是硬皮。当我们把一本书打开的时候,它的柔软度、它的摊开度;以及它的味道,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纸香、墨香。还有它的触感,就是每页纸粗糙程度、透光度,包括纸张的色泽,它是偏黄,偏白,还是像报纸一样偏灰,它适合在什么样的光线下阅读。再到印刷方面,它的字的大小、字体行间距、字间距,以及周围页面的留白。这些细节都需要设计者去考量的。
想分享的第一本,就是《安妮·卡森诗选》。它隶属译林出版社下的俄耳普斯诗丛。上次也分享过这套丛书的另一本,安德拉德的《花与恶心》。这套丛书致力出版一些外国诗人的诗集。
说回到安妮·卡森,她是我非常欣赏的一位当代诗人。除去诗人的身份外,她还是一位古典文学的学者、大学教授,她也是一位译者。我喜欢她在她的诗歌中,将一些古典文学的形式,如诗歌和神话,与一些非常当代、非常日常的叙事并置。比如说像在这本《红的自传》中,安妮·卡森就借用了一段古希腊诗篇神话,来描绘一个当代小男孩的非常私人的情感经历与生活片段。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完全配得上安妮·卡森的诗。这套丛书的设计师是陆智昌老师。陆智昌是业内业外都非常知名的一位设计师。我观察下来,陆智昌老师的装帧设计有几个非常鲜明的个人特征。第一,就是他的设计非常的简洁、干净,与此同时又非常让人印象深刻。在他设计一整套丛书时,他往往很善于运用一整个色盘。就比如说这套俄耳普斯诗丛,它的色调都是比较明亮的,把它们放在一起看着又很舒服。他也很经常在他的单色封面上,加上一些非常精巧别致的图形设计、字体设计。
陆智昌老师设计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他非常注重纸张的选用、开本的设定,与由此带来的阅读感。那作为一个读者,我觉得这套诗集的设计非常让人舒服。因为我个人如果非常喜欢一本诗集,我会把它带在身边,而且我会反复地读它。这本书,无论是从摊开度来说,还是从便于携带的角度来讲,做得都是非常不错的。
接下来想要分享的一本,是倪湛舸的《雪是谁说的谎》。这本由雅众文化出品,隶属于雅众诗丛·国内卷。
倪湛舸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当代诗人,她的身份其实是跟安妮·卡森很相似,也既是诗人,又是学者,又是大学教授。说实话,我总感觉她们两个人的诗也有一定的相似处。她们两个的诗都有那种很游戏性的、很现代的留白,也都有那种很历史性的、很有神话色彩的高贵感。倪湛舸经常在她的社交网络,比如说豆瓣和微博上发表一些她的诗歌,大家可以去读一下、感受一下,并且她的新书好像也即将要出版了,如果喜欢的话,可以去支持。
再说回到这个雅众诗丛·国内卷,它出版了一些中文诗人的诗集。可以看一下它的装帧设计,是每一本都不一样的,也是由不同的设计师来操刀设计的。像这本倪湛舸的《雪是谁说的谎》,它的装帧设计就是人马设计的储平。我觉得就很好,很能看出来出版机构的用心程度,赋予每一本诗集独特的特征和个性。
诗集的内页设计是需要花很多心思的,取决于它的阅读方式,比如说你读小说或者读一篇文章,你会一段一段读,但是很多诗歌,你可能会一行一行的读,所以那你的眼睛可能会在这个纸张上跳跃游戏,那这也是为什么我将诗集作为第一个分享对象的原因。
接下来分享的是一本小说,这本川端康成的《雪国》。这本是台湾的木马文化出版的,装帧设计师是林小乙。
我第一次读这本书,实际上是在电子书上读的。我就立即被川端文字里的那种美感给深深地震撼并且触动到了。然后我就开始像小学生一样,在笔记本上誊抄这本书里的美文美句,也非常想拥有这本书的一个实体版,就在网上发现了这个版本的《雪国》。
这个版本的《雪国》的开本实际上非常小,跟一本kindle差不多大。因为《雪国》并不是一个非常长、非常厚的小说,川端文字的一大特点,就是日式的留白与极简。这本书做得也非常漂亮,我买完这本书以后,都不太忍心把它翻开读。它的封面是布面的,有“雪国”文字的刺绣。打开这本书以后,前几页也是非常漂亮的和风小纸。这一页是川端在写作的一张宝利来画像。
设计师林小乙也做了一些艺术书籍的设计工作,比如说像苏富比的画册。其实也蛮不让人惊讶的,因为这本书做得就像一本艺术品一样。
接下来想要分享的这套书,就是叶广芩的童书三部曲。我之前也介绍过叶广芩这位作家。在这套童书三部曲里,她也依然以她的童年为素材进行创作。但是她的这几本童书,并不像她之前的那些作品那样沉重,很有历史感。这三本书其实蛮轻松的,她就写一些她童年的小猫小狗。
这个封面的题词也是她自己写的。书里有很多插图是她的女儿顾大玉画的。画风就是很小清新,很可爱,行间距、字间距也很松,一本书也没有多少字,读起来也很快。读这本书的时候,让我想起来小学的时候。开学前一天去学校报到,领回来一大堆新书,我就迫不及待地把新学期语文书里我感兴趣的文章和插图都翻完的那种新鲜劲儿。如果你们家有小朋友的话,也可以给ta买。但是我发现现在的小学生,小初中生看的书都蛮成熟的,他们都喜欢看一些大人书。
下一本想要分享的书,就是这套《贾想:贾樟柯电影手记》。这套书分上下两册,收录了贾樟柯从年到年,在他拍电影过程中的一些写作、随笔和对谈。
这是我第一次读贾樟柯的文字,他的文笔非常好。有些导演的文笔好是出了名的,比如说像陈凯歌的《少年凯歌》,那种才华横溢、意气风发;再比如说像塔可夫斯基在雕刻时光中展现的,对电影的非常深厚、虔诚的情感。贾樟柯的好,是好在他非常质朴、坦荡。其实你或许能看出来,从一开始,他作为一个来自山西的小镇青年,就表现得很自信,对自己所做的事蛮确定的。许知远说得蛮好的,他说,“他诚实地带着他的县城经验从容进入了世界,而我一开始就想象着世界经验,却发现自己找不到落脚点。”
这本书的装帧做得也非常好。它的封面是这种皮革质地的软皮,它的装订方式也是非常易于摊开进行阅读的。它的纸质也偏黄,读起来不是很刺眼。它也收录了一些剧照,还有老照片的黑白版本。这本书的装帧方式会让我想起来那种很上档次的记事本,感觉就像贾樟柯这么多年来,从一个小镇青年成长为颇具影响力的独立导演的一些心路历程。
这本书的设计师是杨小满,我没有找到过多关于ta的资料,其实这个现象也蛮常见的,因为绝大部分的装帧设计师并没有获得他们应得的名誉,即使是那种设计了每个人都见过封面的设计师,他们的名字可能也鲜为人知。
接下来要介绍的这一位,就是设计了这套金庸作品集的设计师,宁成春老师。想分享的是他设计的《王世襄集》,包括这本《锦灰堆》、《自珍集》,以及这本《明式家具研究》。
在饮食文化的视频里,也跟大家介绍过王世襄这位老先生。他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人,是玩儿什么都能玩儿出学问的这么一个人。这三本集子收录了他的一些研究,包括古玩家具、美食、养鸽子之类的。
其实如果你对比一下,你可能会发现这套《王世襄集》的装订方式和《贾想》的装订方式是差不多的。可以看一下它们的书脊部分,都是这种比较圆滑的胶装。这是因为这两套书里都包含一定的跨页插图。像《贾想》里有很多这种电影剧照,像《王世襄集》里有很多这种中国古代卷轴式的书画,这种装订方式会使书本的摊开度比较大,比较易于浏览跨页图片。
这套王世襄集设计考究的体现绝对不止于此,这套集子,其实是跟我之前提到的陆智昌设计的那套《陈寅恪集》,可以并称为三联书店的镇店之宝。我前段时间看过一个纪录片,是哔哩哔哩出的《但是还有书籍》,有一集就介绍了宁成春老先生。他是新中国最早的一批图书装帧设计师,他继承了范用老先生的衣钵,之后又去日本学习了一些装帧设计。
比如说你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你会发现第一页的纸很立体,有这种凹凹凸凸,密密麻麻的浮雕刻的小字,这套书选用的纸,也是跟一般的纸不太一样,它有一点泛黄,而且脆生生的,翻起来的声音也很好听。
它的字体也比一般的汉字要宽一点,要胖一点儿。因为这本书里包含了很多插图,你会发现每一页的图文设计都是非常和谐的,页周边还有注释的留白,很有古书的感觉,虽然我对古书也不是很了解。其实我觉得中国的古书是很美的,我们从小也都知道印刷术和造纸术是让我们非常引以为豪的发明。我也希望以后能对古书和版本学有更多的了解和研究。
接下来想分享的一本书,就是《天堂城堡中的音乐:巴赫传》。这本书是艺文志与梯工作室合作出的一套书。这套书其实我还买了另外一本,《艾略特传:不完美的一生》。
这套梯人物系列做得都很考究。它们都很厚,但是它们也都很轻,就像那套俄耳普斯诗丛一样,选用的都是轻质纸,你会发现它的纸质偏黄、不刺眼,而且都有很浓的纸浆味儿。比如说像这本《巴赫传》的外封皮,它的纸就非常美,在后面也写出来它用纸的名称和类型,嘉萱蔓腾·樱雪·全透,听起来非常玛丽苏的一个名字。实物非常漂亮。它们都很厚,但是它们也都很轻,就像那套俄耳普斯诗丛一样,选用的都是轻质纸,你会发现它的纸质偏黄、不刺眼,而且都有很浓的纸浆味儿。再比如说像《艾略特传》随书附赠的译后记小册子,是译者徐小凡写的。
这个梯工作室的创始人是周安迪,我之前呢也在B站上看了另外一个书籍纪录片叫《盯书机》,了解了一下周安迪。他是一个非常有想法、非常用心地在做书的这么一个人。这个纪录片《盯书机》也很有意思,介绍了很多关于书籍的人,包括编辑、书店老板、译者、漫画家等等,感兴趣可以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