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内页 >> 内页发展 >> 故事middot版式middot

故事middot版式middot

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设计系夏季小学期实践课

“故事·版式·印艺”设计工作坊

参观和考察印刷工艺和流程,了解版式设计的方法和技能,体验纸本表达与新媒体表达的区别,通过学习版式(包含网格系统),印艺、纸艺、工艺,从而更好的表达内容。尝试故事创作和视觉设计,完成实验性印刷品制作。

年7月3-18日;

齐鲁

北京奇良海德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一线设计工作室(AlineStudio)

PART1.隐藏的参考线与书的均衡之美

王尔德有句话很是流行:我们深陷红尘但总有人仰望星空。

从前在我心里,做本好书就是这样一件浪漫的事。这个小学期下了印厂后明白,想看到星星也要先丈量天空。这件看似单纯浪漫的美丽小事,需要缜密地考虑以应对埋伏其中的庞杂流程。从最初拿到文本到最后印厂出货,每一环都考验着一个设计师对“设计”的把控能力。

这里的设计不止二维视觉上的排布和美感,更是多维的布局意识。客户需求、预算与成本、纸质与染料的契合程度、工期、版式与阅读场景、目标用户的喜好等等,都是决定最终成品的因素。需要设计师将自身喜恶最大程度隐形,从而做出权衡的决定。或许这也是艺术和设计之间的不同:艺术的爆发力来自个人感受的全情呈现,设计则是两弊相权取其轻之后的均衡之美。

落实到二维的平面设计工作时,网格就是一个帮助权衡的好工具。在我看来,网格是一系列有规则的参考线。它的初始目的是规划画面,有助于将不同信息理出呈现的逻辑,最后在视觉上营造一个更舒适的阅读版面。但我们需要习得的不是一套如同数学公式一样的既定规则,而是在横竖参考线之间锻炼制定规则的能力。每一个规则都根据具体的版面和设计物料而产生。对于一个工具来说,它的终极意义不是复杂与精密,而是好用。

因此在学习的初期,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和模仿其他设计师的网格系统来训练逻辑排布的能力,但在未来的某一天当我们的布局能力到了网格会限制最终能够达成的效果时,就可以选择放下它了。这是好的设计师与强迫症之间的差别。

设计中的规则和前人的经验总结很像平面网格中的参考线,我们学习它们以打开认识设计的大门,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比较系统和快速地掌握如何赋予事物以美感和用处。随后我们还在自身对各维度元素的选择和安置的实践中再次学习如何放下那些既定规则,找到自己与设计物之间的特有关系,以及设计物因此而可以达成的样子。我想,那是一种合适的美感。

——于越(设计系级研究生)

PART2.影像故事~

唐博文《Remind》

其实做这本小册子的原因我已经写在扉页上了,所以也就不多描述,我觉得我们都很幸运,生活在一个拍照如此方便的时代,不过我认为照片不应该被因此而看轻。

这本影集中挑选的大多是一些自己大学时的经历,充满回忆,又很个人,算是想留个念想吧,名字remind也因此而来。作为回忆类的影集,我觉得黑封面最有闭上眼脑海隐约浮现的那种气质吧。至于封面的便签贴纸,我觉得拍照和贴便签的性质差不多,都是标记。其实也想了几个别的封面,但都不是很满意,索性“啪”,给我的影集,给我,贴上一个便签,这就是我的回忆,这就是这三年里的我,手写上只属于我的字,也低调。

课程时间实在紧迫,除了让我了解到排版网格学问深如烟海,自己水平见识短浅,所获甚微。当然老师是尽全力的讲东西的,最后能喜欢上我的影集也令我非常激动。

最后一页我写到赠予我的父母,说实话,大学四年和家里人沟通明显变少,高中因为学习还老是磕磕碰碰,现在回家只想开心聊聊日常。挑选照片时浏览了我大学期间所有的照片,二十多岁的男人了,上学,旅游,穿衣吃饭……深感对父母的亏欠,所以有了这本影像集。

这些就是这次小学期课带给我的,谢谢老师,更谢谢周世俊先生和奇良海德给我们印书的宝贵机会。

——唐博文(设计系级)

张涵之《大暑》

都是之前拍摄的雪景,出发点很简单,只是想在炎炎夏日给大家带来一点清爽。而在挑选照片的时候,我发现大部分的照片对我而言相当陌生,我能回忆起那瞬间和当时的心情。拍封面这张是在离开京都的新干线上,拍猫咪那张是在去小樽JR站的路旁,但照片中的这个画面却和我记忆中立体的场景完全不同,显得很冷静客观,甚至独立。之前看杉浦康平拿录音举例说明“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主语”,我觉得很有趣,套用一下摄影就是和相机打交道,即将人的感受性切换为相机的感受性,也是一种换位思维了。相机和我看到的是不同的景象,只留下视觉剥离当时的环境氛围反而不显得苍白而是纯粹,摄影真的是一种简单又困难的语言。

而摄影集的制作过程就只剩下困难了,凉爽也变成了闹心,从天亮到天黑又从天黑到天亮,用十几个小时给大家表演一个ID从入门到卸载。印刷经验的缺乏和毫无排版思维都导致了结果不如人意,不过得到了很多宝贵的建议,下次一定要拿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真的非常非常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印厂的配合,看到大家的作品都摆在那里的时候,不同的开本不同的用纸不同的装订方式,能够完成真的很了不起。

最后想说排版好难,老师说过“排满一百张版式,心愿会实现。”不多说了,我去排一百张了。

——张涵之(设计系级)

孙水婧《年5月26日事件记录簿》

5月底的时候出了起事故,骑自行车逆行和一个骑电瓶车的小哥撞了,我一点没事却把人家撞成了脚踝三处骨折……整个事件一直到了7月7日医院退还押金才算是告一段落,总共支付了四万七千元左右,去医院探望了3次,去了警察局做了责任认定,中途还完成了一次雅思考试。这是无比煎熬的一多月,不只是时间金钱上的消耗,最痛苦的是我发现自己改变了很多——自然而然地揣摩对方的心理来组织语言,作秀地放松真诚,真真假假,心口不一。虽然从未在对方那里失礼或者不友善过,但自己知道内心是多么的黑暗复杂。大概成长就是你想的越多,但说出来的越少吧。

平常的行为,严重的后果,内心的矛盾,父母的不信任,被要求像水龙头那样开关自如的情绪,一群两肋插刀的朋友……这个事件给我了我许多新的东西,所以当这次小学期有机会自己做一本书的时候,我做了这本《年5月26日事件记录簿》,记录这次事件的具体发展和我内心的想法。

本是这么想的……但排起版来才发现20页完全不够,最后,5月26日一天的内容都还没写完……因为是事件簿,所以整体想做成草稿本的那种感觉,封面用了粗颗粒大地纸,内页本来想在文字页间加上透明的彩色硫酸纸,不影响阅读并在掀开之后才能看到相应颜色的文字,那些不太好的想法我都希望用这种方式呈现,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同志们,我们一定要好好和老师、和印厂沟通:)最后我的本子整本都用了封面的纸,当然原来想要的透明的硫酸纸也成了密不透风的紫色大地……

看到实体书之后发现和一开始电脑里排版的感觉还是有很大不一样的,也算是长经验了,最终打印前一定要先打样看看效果……万分感谢齐鲁师哥,教了我们这么多干货,排版知识储备为0的我知道了什么是网格,怎么用id……上完课后突然好奇自己以前排的都是什么……本来觉得排版并不是什么很难的事,现在才发现是以前太无知了,不知者无畏,越学越觉得难越不知从何下手,期待着用熟的那天。大大安利奇良海德,我们这么乱来的设计都能搞定,太不容易了……谢谢芦老师,给我们这么好的一次机会!

——孙水婧(设计系级)

段锦《路漫漫其修远兮》

最后一个小学期转瞬即逝。

这几天里我们主要学习了书籍设计,相关内容我在之前有所涉猎但所知甚微,所以我抱着较高的热忱参与了进来,过程中频有松懈,但最终也算有所收获。

我认为老师所重点强调的网格是对我启发较多的内容,在我日后相关内容的工作学习中多是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此我也需要在更多的实践中加深理解并更好的运用。

关于结课作业,影集名称叫“路漫漫其修远兮”,取自《离骚》,也点出了影集的主要内容,记录生活。生活即是路,吾将上下而求索,其中文字内容便是求索感悟。影集美观上有些差强人意,但是在内容的编辑上还是融入了较多的思考,照片的选择受限于手头资源以及我的拖延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不过从反馈的角度讲我确实对网格的运用有了更多的体会,而且后期又做了一些调整。

短短几节课下来我意识到我对专业的理解依旧粗浅,思维方式也依旧较为死板有局限性。总之日后还是要更多的开拓视野,深入思考,付诸实践。

——段锦(设计系级)

李思琪《长·大》

这本影集的想法来源于一张照片。

这张照片让我想起一些往事。拍摄的时间在年的春节,那大概是我第一次在省城过年而不是在乡下。城市里的春节无聊,压抑。从县城出发去的时候是下午五点(因为去省城的班车一天两趟,早晚各一趟),因为临近春节,售票员不肯让我买半价车票,所以父亲不肯买票,想磨一磨,他睡了一觉,最后所有的票都卖完了,于是我们改从另外一个有火车站的县城走。坐车又等车,终于在半夜12点左右等到火车,那是一辆从四川来的火车,车上的景象大概叫人间地狱,在硬座区,横的竖的弯的直的,每个角落都塞满了人,没有一点落脚的地方。于是我们又辗转找售票员换卧铺的票,每个车厢之间的距离像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万幸的是卧铺人很少,还有很多空床位,我终于得以躺下。火车在第二天早上5点多到达,一个糟糕的开始。除夕那天,几乎所有的店铺关门歇业,我们在一家肯德基买了三个汉堡,10元三个。春节开始,就是无尽的走亲访友,然而这对我而言没有任何意义。这张照片是那时拍的,在父亲大学同学家的别墅,别墅外是个小庭院,有一个漂亮的秋千,大概那是一天最幸福的时刻。因为看到这张照片时的感受,让我萌生想做这样一本影集的念头,至少,在未来某一天我翻看的时候,能像现在一样想起些什么。对我而言,这件事情是隐秘的,我自己想要做这样一本影集,同时也不想把其中的内容公之于众,其实也很矛盾。因此最初想做的,是将内容隐藏起来。但是由于时间关系,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理清思路,想法太多,很杂乱。

诚如芦影老师所言:设计这件事,到后面就是做减法。

我自己的理解是,做设计其实更偏向理性,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以及理解能力有太多的差异存在,如果想说的话太多,重点就会模糊。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应该专注于最想要传达的核心,能将想表达的一个点一句话呈现得淋漓尽致就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例如做这样的一本影集,不过20页,但是要考虑的问题不仅仅在于影集的内容是什么,还要考虑图文的排版与内容的关系,字体的选择,纸张的选择,印刷的效果以及容错率。然而我常常犯的一个错误,总是觉得最初的那个想法与创意点需要很好,其实不尽然。之前在一门网络课程上听过这样一句话:先不错,再不错。先不错,指的是先不出错。对我而言,这本影集是失败的,从排版、字体、内容叙述到纸张选择上,它们不是一个整体,其实更像生搬硬套,它是一本只有我自己看得懂的影集。

虽说最后的结果不是很理想,但是通过这样一次课,了解如何做一份印刷纸品,了解印刷与纸张,并实实在在做一本印刷品,真是一个很难得的体验。至少在下一次,有些误区可以更好规避,对于如何做一份印刷纸品,也能有一个更清晰的思路。

——李思琪(设计系级)

罗仪《华为荣耀i7(ATH-AL00)》

1.关于封面和封底的选择:

在结课评价的时候,老师说我这个封面很打眼,给了观者一种“低预期”,而翻到内页的时候又发现其中别有洞天,是比较有趣的一个选择(大意)。在这里我想小小地澄清一件事——选择这样的封面图片和标题,是因为里面的照片全都是由我的这款型号为“华为荣耀i7(ATH-AL00)”的国产便宜手机拍摄而成,而绝没有半点特意扮丑、吸引眼球、操控读者观感的心思在里面。

事实上,作为一个自我意识过于向内塌陷的人,在做一本摄影册子时,观众的观感应该是我考虑得最少的部分(但这并不表示我会抗拒正面的反馈)。

2.关于不给照片配文字:

这是因为不信任当下的自己对文字的选择。在挑选出来的几十张照片中,有的拍自大一,有的拍自最近,但都是令如今的我看来也非常满意的作品。然而文字是不同的,半年写就前的文字会让现在的我羞愧难当。

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社交网络重度使用患者,我也想让这本册子远离qq空间文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6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