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较瘦拙愚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学期的学习攻略。
三年级确实是数学的分水岭,因为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法则都学完了。这是基础技能的部分,三年级开始,主要学习内容转向了相对复杂的技能和实际应用。但万变不离其宗,还是基础技能的变化与应用。
在《练字学习高手攻略第五篇》,我已经提及学习数学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在变化中掌握不变的东西,最终以不变应万变。
三年级上学期的数学内容,比之二年级有较大的节奏变化,主要是:
一、时、分、秒
这是加、减、乘、除的简单应用,还有十进制的变化,有十二进制和六十进制。
二、万以内的加减法
这是十进制的变化,和加、减法的复杂变化。
三、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吨)
这是十进制和计量单位的应用变化。
四、倍数
这是加法与乘法的组合变化。
五、分数
这是加减乘除的组合变化。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
这是乘法与加法的组合变化。
七、集合
这是数字集的扩大化,从数字到各种事物的变化。
八、长方形和正方形
主要是学会计算周长,这是加法和乘法的应用,以及图形的具体化。
综合这些变化,其实就能从中看出数学变化的规律,都有迹可寻,不外乎几种:
一、扩大化:如从个位数运算到两位数、三位数运算。
二、细节化:如从只认识四方形,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乃至不规则多边形的周长。
三、缩小化:如从整数到分数、小数。
四、组合:如分数和整数拼在一起。
五、增加:如从角到三角形。
六、减少:如从整数到分数。
七、复杂化:如将数学运算,用应用题包装起来,甚至设置陷阱。
八、集中化:如将数字、图形,都归结在集合的概念中。
对于这些变化,你可以将其理解为。原来你吃的是不加烹调、只是水煮的原始食材,现在厨师用上了各种调味料和烹饪手法,因此呈现出不同的外形和味道。那是什么?
不还是食物吗?这么想,数学哪有可怕之处呢?
不同的题目,你也可以想成是不同餐厅出品的,不同厨师做的菜肴。虽然色香味俱不同,但所有“数学厨师”都想让你好好品尝自己的手艺,而不是让你看到就反胃,觉得难吃,不想再吃了。
虽然数学题大多数都设了一些陷阱,但都脱不开上述八种变化。只要能抓住这些变化,任何题都是可以解出来的。而关键在于最基础的技能,是否掌握好,熟能生巧了。
三年级上学期数学,依然使用《解透教材》作为教辅,大体框架和上学期一致,但有一点微调。家长话术部分,已经用不上了,如果此时还需要的话,就不是数学本身的问题了。
它包括七个部分:
一、《学习目标清单》
1.看封面内页的《学习目标清单》和《目录》,大致了解本学期的学习目标。
2.将《知识技能》和《数学思考》部分抄写在笔记本上,作为本学期的学习重点任务。
3.在完成其中任何一个学习目标后,在《学习目标清单》涂色或划线。
4.全部完成后,写上日期,并签字盖章。
二、《解透教材原文》
1.阅读《教材情境呈现》部分。
2.阅读《教材例题呈现》,尝试先自己做题。
3.做完题目,再看《教材例题精解》,对照答案,对在哪里,或错在哪里?尝试进行思考。
4.在笔记本上抄写你认为《名师点拨》和《巧学妙点》中有用的关键内容,不用全部抄。
5.完成《教材做一做》,然后对答案。
三、《解透典型考题》
1.先尝试做《典型考题》。
2.然后阅读《思路导引》并对答案,总结对在哪里,错在哪里?可回头复习相关内容。
3.做《即学即练》,然后对答案。全对则用签字笔填正,签字盖章写上日期;错则过1天再做1次,以此类推(下同)。
四、《解透培优策略》
1..先尝试做《典型例题》。
2.然后阅读《思路导引》并对答案,总结对在哪里,错在哪里?可回头复习相关内容。
3.做《即学即练》,然后对答案。
4.抄写《方法总结》部分到笔记本。
五、《解透教材习题》
1.先做习题,如果不会可看《名师点拨》的提示。
2.对答案。
3.可抄写《名师点拨》中有用的借题技巧。
六、《课课练》
1.打印该课时习题。(主:可一次下载所有习题pdf,全选右键就能全部打印出来)
2.做题,记录完成时间。
3.对答案。
七、《同步测评》
1.复习《单元知识网络》,做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导图或记忆卡片。
2.限时30分钟,做该单位的《同步测评》。可清空桌面,杜绝打扰,模拟考试场景,进行训练。
3.对答案。
总的来说,三年级的数学,也是很简单的。在教材的设计上,已经是按照一个阶梯一个阶梯的递进教学方式,没有任何需要大步跨跃的难关。如果学得有难的感受,就是一、二年级的基础确实比较堪忧。
这种情况,就像是之前还没练好米跑,就突然要跑米了。体力不支和技术不达标的问题,不是方法、技巧能解决的,还是缺乏扎实训练的缘故。所以,一定要重视基础的练习,宁愿多练一些,练到熟能生巧,炉火纯青,也不要少练了,马马虎虎、差不多就满意了。
三年级的问题根源,不是三年级才出现的,而应该在二年级、一年级,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埋下了。不过,三年级也还算发现得早的,很好打补丁。请参照《数学补丁篇第一》进行操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