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内页 >> 内页资源 >> 百度人生五味

百度人生五味

「来源:|古籍ID:weiguji」

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纸本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文物年代:西夏

出土信息:年出土于宁夏贺兰县拜寺沟方塔

馆藏地点: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土经书共九册,蝴蝶装,是译自藏文的藏传佛教密宗经典。完本者有封皮、扉页,封皮左上侧贴有刻印的长条书签,书名外环以边框;封皮纸略厚,呈土黄色,封皮里侧另背一纸,有的纸为佛经废页,背时字面向内。全页版框纵30.7厘米,横38.0厘米,四界有子母栏,栏距上下23.5厘米,无界格,半面左右15.2厘米。版心宽1.2厘米,无象鼻、鱼尾。上半为书名简称,下半为页码,页码有汉文、西夏文、汉夏合文三种形式。

它包括四部分内容:一是《本续》本身,存卷三、卷四、卷五,计3册;二是《要文》,全称为《吉祥遍至口和本续之要文一卷》,计1册;三是《广义文》,全称为《吉祥遍至口和本续之广义文下半》,计1册;四是《解补》,全称为《吉祥遍至口和本续之解生喜解补第×》,存完本第一、第五,残本第二、第三,计4册。共计9册,共多页,加上尚未能入册的零散残页,约10万字。

九册《本续》正文,最少的17页,最多的37页,全部为西夏文。《本续》是海内外现存的西夏文佛教之一。据查,《本续》未见著录,可能藏文原本早己失传,此经目前成为《本续》唯一传本。《本续》是唯一经国家鉴定的西夏时期,也是辽、宋、金时期的木活字版印本。是现存世界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它将木活字的发明和使用时间从元代提早到宋代。该文献对考古学、西夏学、佛学、藏学、图书史、文献学、文化史等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木活字印本

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金山乡贺兰山拜寺沟内十余公里处,有一座正方形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它就是建于西夏时期的拜寺沟方塔。方塔建于何时,至今因未发现有相关的文献记载而不知,塔亦因沟名和塔形而得名。

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展文物普查,误以此为明代建筑。年11月,方塔被毁。同年12月初,宁夏有关文物部门在获得情况后立即组织人员到现场联合调查,确定年春天气暖和就进行考古发掘。宁夏考古研究所组织牛达生和孙昌盛考古领队于年6月对被毁方塔进行科学发掘,出土得墨书西夏文和汉文题记的纸本文物,在塔心出土的六角木柱上用墨写的西夏建方塔的年代,才知道这座方塔是有准确年代可考的少有的西夏古建筑。

经过发掘整理,方塔除出土青砖、木材等建筑材料外,塔内还出土了不少有价值的西夏文物:西夏文佛经九本;西夏文文书八件;刻本和写本汉文佛经;汉文文书四件;西夏文木牌;木塔心柱;包巾、舍利子包、荷包等丝织品等。

方塔内出土的西夏文佛经,经整理拼对,得出九册,约十万余字。其中七本为完本,两本为残本,还有部分残页、残片尚需进一步整理。这九本佛经的译名、正文页数如下:《吉祥遍至口和本续卷第三》(三十四至三十五页);《吉祥遍至口和本续卷第四》(三十七页);《吉祥遍至口和本续卷第五》(三十五页)。以上三本,正文首页经名后有“前面”“藏译”“番译”者人名题款。“番译”,即西夏文译。由此可知,此经是依据藏文本译出。《吉祥遍至口和本续之要文一卷》(十七页);《吉祥遍至口和本续之广义文下半》(二十六页);《吉祥遍至口和本续之解生喜解补第一》(二十一页);《吉祥遍至口和本续之解生喜解补第五》(二十四页)。

以上四本,正文首页经名后有“集”“传”“译”者人名题款,亦为藏文译本。上述七本,首尾完整。其中前五本版心处有不同程度的残损,尤以前两本为最。《吉祥遍至口和本续之解生喜解补第二》,从残散经页中理出,共二十页。其中一至七页为残页,八至二十页基本完好。《吉祥遍至口和本续之解生喜解补第三》,从残散经页中理出,尚存四至七、九至十五页,其中第七、十至十五等六页为全页,余为残页。

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刻本,白麻纸精印,蝴蝶装。完本者有封皮、扉页,封皮左上侧贴有刻印用西夏文字书写的长条书签,书名外环以边框,封皮纸略厚,呈土黄色,封皮里侧另背一纸,有的纸为佛经废页,背时字面向内。佛经内页全页版框纵30.7厘米,横38.0厘米,四周双栏,栏距上下23.5厘米,无界格,半面左右15.2厘米。版心宽1.2厘米,无象鼻、无鱼尾,上半书写书名简称,下半书写页码,页码有汉文、西夏文、汉夏合文三种形式。每半面十行,每行二十二字,每字大小1厘米左右。通篇字体繁复、周正、秀美。

《吉祥遍至口和本续》具有明显的活字版印本特征,如版框栏线交角处缺口很大,版心行线与上下栏线不相接;墨色浓淡不匀,印背透墨深浅不同;同一面同一字笔锋、形态不一;栏线及版心行线漏排、省排;经名简称和页码用字混乱,有的错排、漏排;数字倒置等等。这些特征都是在雕版印本上不可能出现的。《吉祥遍至口和本续》字体笔画流畅,边缘整齐,少有断笔、缺笔现象,印制精良,具有木活字版印本特点,与泥活字版有明显区别。另外,有些字行间有长短不一的线条,是木活字印刷特有的隔行加条痕迹。这说明元代王祯《活字印书法》中“排字作行,削成竹片夹之”的技术,早在西夏时期就已经出现。

传统观点认为木活字是元代王祯首创或发明的。宁夏著名考古研究员牛达生先生经过几年的潜心研究,最先识出《吉祥遍至口和本续》是西夏木活字版印本并撰文论述,引起国内外的普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17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