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柯蒂斯导演的电影《卡萨布兰卡》中有这样段话:“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我深以为然,所以时至今日,我在面试任何人时都会有个保留问题:“对你影响最深刻的本书是什么?”
当然,这个问题藏有我的私心,因为我对于好的书太渴望了,时间越是有限,对信息质量的挑剔程度会越高,除了精神是在疲惫不堪,需要娱乐的内容对自己紧绷的大脑进行切换的这种情况之外,我是不允许自己阅读碎片化信息的,比如短视频或者信息流文章,综艺和电视剧也基本屏蔽。(当然,被人反复推荐的精品除外)网络上的很多内容是被简化了的,所以稍显肤浅。碎片化的信息让人法系统的学习知识。书本往往更加精炼和系统,书是可以跨越历史的介质,所以书籍的作者往往更加深入也更加谨慎。
把时间留给真正值得的知识,这是我建立阅读的大前提,所以让我深度阅读的书更是要精挑细选。
如何选书?
1.你欣赏的人的书单
和面试的逻辑样,我常喜欢向我身边的大神们求书单,他们都是各行各业的翘楚,面对这个问题他们非常温和且乐意回答,但会很谨慎地向我输送他们珍藏的书籍名录;这个方法无疑是最高的,你欣赏的人身上定拥有着你想获得的特质,在他们所阅读的书里,你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当然,你可以寻找行业专家的书单,或是直接问你的领导,通过这样的方式你可以对他们的“功夫”进行判断,并且留下好印象。
2.优质出版社
每家出版社都会有自己的看家本领。一本好书从作者、编辑,装帧设计,前言后记,内页排版,字行间距,页脚附注等等都是判断的信息,优质的出版社会对出品的每个细节负责。书读多了,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你就有了天然的判断力。学作品一般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不会出错,译林译文出版社、商务印刷馆、中华书局、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译作非常好;除此之外我非常喜欢阅读后浪和理想国出品的作品;商业书籍上中信出版社是不二选择。
3.穿越周期的书籍
经典的书籍是大浪淘沙,年少时看到学校给的书单只觉得乏味,但现在却视作珍宝。现在不妨搜索青年经典阅读书单,对照自己还有哪些没有读过,可以补课。读过的也可以反复咀嚼,这样的书反复读上十几遍也都是值得的。
建立强烈的阅读动机
1.将读书的理由和无法读书的理由写在张纸上;读书的理由可以把自己的兴趣点和必须性罗列出来,以此加深阅读的必要性;无法读书的理由其实就是阻碍点,针对性地对阻碍点进行扫除;比如我的阻碍点是没有时间,那么处理方式可以是:每天早起一小时来阅读;
2.建立和创造自己的读书时间,规律性地进行阅读有助于我们养成阅读的习惯,选择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时长来阅读。这里要注意,“集中时间读书”是最有效果的。
3.搜索自己的阅读成就感;比如我的成就感来于我可以针对性地将书中的内容放在具体的问题中,并且作为种选择给到团队,增加可能性;
4.寻找阅读的伙伴;一个人可以得更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选择个读书的伙伴,相互监督,彼此鼓励!当然,你也可以选择的孩子作为阅读伙伴,他们的阅读视角有时候会让你眼前一亮的。
5.关闭网络,排除干扰因素;读书不进入心流也是种对时间的浪费,所以,阅读的场景常重要。我记得董卿在自己的访谈说,她从来不带手机进房间,在房间内只看书,我深感认同,手机是个信息爆炸的载体,所以关闭机,世界清静。差旅过程中要给自己塑造阅读环境也是很有必要的,长达几个小时的飞行或是高铁,是很好的阅读「块状」时间,一副好的降噪耳机非常有必要!
以上是我的阅读前准备,把阅读当作件庄严而富有仪式感的事情,翻开书本,是在跟智者对话,如何对话呢?我们下章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