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清明时节,祭祖踏青。如何让孩子了解“清明”的意义呢?走进书里,走出家门,踏足自然。
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是中国的清明节气,也是中国的清明节,又被称为寒食节。关于“清明”都有怎样的故事呢?现在就一同走进书里去了解一下吧。
《中国记忆·传统节日》系列《清明节》
作者:王早早绘者:王书音这是我和宝贝最喜欢的一套关于传统节日的绘本。故事以一个小主人公在节日这天的生活经历为主线,将节日的来历和习俗融汇其中。在封面和封底还有诗词、谚语相呼应,充满了浓浓的中华文化韵味。
适读年龄:3-10岁
《诗歌里的二十四节气》
作者:任婕以唯美清新的笔触,用精美的插画,讲述和再现了节气轮回的脚步,将中华传统文化的诗意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展示了自然的魅力和农业耕种中的趣味。书中精心挑选的故事让小朋友在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的同时,更能领会每个节气的特殊氛围。现正值”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季,在与孩子共读此书时,再与孩子共同观看这样一档节目,会提高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和对诗词的热爱。或许,也会兴致勃勃地来一个以”清明“为关键词的飞花令呢!
适读年龄:3-6岁
《奶奶的青团》
作者:保冬妮绘者:周建明全国百班千人读写计划第33期共读书目,小学二年级课外阅读书籍。
节日中,孩子们对美食的记忆是最深的,那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美食寄托着家的味道,亲情的味道。资深美术编辑兼画家历史6年时间再现原汁原味的清明味道,还原了有奶奶陪同做手工、捏果果的童年,让我们感受到的是烟火气浓浓的家庭亲情和邻里情。
共读之后,不妨带着孩子一起来尝试着做一做清明果。现在也有卖各种口味的青团,如果能买来大家一起品尝一下,那也是一次别有情趣的节日体验。
适读年龄:5-10岁
《纪念碑下的小花》
作者:徐鲁绘者:江显英这是一本充满爱与诗意的生命教育绘本,这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的生命故事。
清明时节,小女孩小花跟着爸爸去陵园看望曾是抗日游击队员的太爷爷,他一直守卫着这座烈士陵园,这里有他牺牲的战友们。太爷爷在陵园中种满了小花,每天浇水修枝。每当小花来的时候,太爷爷都会讲起过去的故事。而在小花的心里,觉得太爷爷的那些好兄弟的生命,就在那一颗颗飞高飘远的白色蒲公英的种子里。
生命不会消逝,只是换了一种存在的方式。让孩子慢慢理解清明节关于生命的意义。
适度年龄:3岁以上
《有多远,有多近》
作者:许夏绘者:张晓远处的思念,近处的陪伴。天涯不见,咫尺眼前。都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并非是悲伤的,对于虎子尤其如此。可以在春光里回到爷爷和爸爸的故乡,一家人在春光里踏青、插柳、放风筝、打秋千……哪一样孩子不喜欢!唯独祭祖,虎子好奇,一家人在故地说起了“远和近”的话题。“太爷爷”离虎子有多远?又有多近?远到从来也没有见过,远到“在天上”;近到他是“爸爸的爷爷”“爷爷的爸爸”,近到一直陪伴着自己。故事用清明的杨柳和风筝为寓,让孩子们正确看待“逝去的祖先”,感悟血脉的传承。
在一些幼儿园和小学,老师们也会在清明前组织孩子们共同去祭扫烈士纪念碑。
适读年龄:5岁以上
《清明上河图》童话版
狐狸家编著融合《清明上河图》宋本、明清本多版本精髓,精确还原中国古代诚实风貌,以孩子喜爱的萌宠形象演绎古人生活点滴,让小朋友爱上历史,爱上母体文化。它既是一部历史通识百科绘本,又是一部专注力游戏线索故事书。让孩子在游戏中了解历史,使枯燥的历史变得趣味十足,同时更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力和专注力。
适度年龄:4岁以上
《田野里的自然历史课》系列《节气歌里的秘密》
米莱童书编著这是在少儿图书馆淘到的一本书,看到“袁隆平题”便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再翻看内页,从画面到内容排版都有一种亲近感。
袁隆平对此系列的评价是:有“趣”——童趣,有“识”——农事,有“奇”——新意,有“度”——态度。
这一册以水稻和小麦两种主要作物的耕种收获为主要故事线索,讲述和解析节气与耕作的紧密联系,探索节气指导农事的秘密。这让远离农耕的孩子们不仅了解了节气,也了解到了我们的盘中餐是怎样来的。
适度年龄:6岁以上
走进书中,带着孩子了解节日节气更丰富的人文习俗;走入生活,带着孩子亲身体验感悟节日的真实氛围;走出家门,带着孩子感受节气的自然气息;再回到书中,和孩子一起将生活经验与书中的图文链接。这种反复多元的延伸拓展,孩子怎能不热爱阅读,怎能不热爱生活呢!
阅读生活,记录点滴,我是悦阅生活雪梅,愿阅读成为您的一种生活方式。
您和孩子是怎样过清明节呢?欢迎留言分享。
#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