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到底能治好吗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jingyan-392913.html
“民以食为天”,无论是原始时代,还是青铜器时代,吃饭都是天大的事。
顾恺之用画笔代替镜头,为我们导演了一场史诗级的爱情故事。
如果你把它当成一部跨越千年的小人书、一部千年连载漫画来看的话,敦煌壁画其实一点都不难。
这些绘画,承载了无数个他无处安放的命运的白眼。
……
看到这些文字时,你是不是觉得很直白,又有点想笑。是的,这些文字来自一本书名高大上,内容却很浅显,文字还有点诙谐的书本,它就是《大话中国艺术史》。
这本书的作者是被誉为“艺术科普第一人”的意公子。最早接触意公子是在喜马拉雅,听过她的几期《艺术很难吗》节目,后来就是在视频号。
这些年,意公子和她的团队一直致力于艺术科普,让高高在上的艺术走下神坛,带点烟火气,成为普罗大众触手可及的东西。
《大话中国艺术史》一书共页,全书彩印,裸脊线装。书中精美的插画来自世界各地博物馆,拉页最长达1米,让人爱不释手。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45位艺术名家,件各个时期顶尖的艺术珍品,时间跨越年。你没看错,是年。
在这本书中,意公子将中国艺术史比喻成“一个大写的‘人’”、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
既然是“人”,必然是从呱呱坠地开始长大,必然会有七情六欲。于是,原始艺术成了婴儿期,青铜时代是孩童期,秦汉文化是青春期……而所有艺术作品的背后都站立着一个有血肉有灵魂的人。
书很厚,涉及的艺术品类众多,有玩泥巴玩出的陶瓷,有好看又好用的玉器,有可以当锅碗又可以做兵器的青铜,还有书法、壁画、山水画等等。
本书内页曾侯乙编钟本书内页《千里江山图》本书内页《富春山居图》以书法为例。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的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演变为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在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书法大家和旷世珍品,也留下了很多传奇和故事。
在欢乐派对中诞生:“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东晋永和九年的三月初三,是一个春和景明的日子。那时,书圣王羲之还是个贵族青年。时任会稽内史的他,邀请一众好友,来到会稽山阴兰亭,举行了一场属于文艺青年的聚会。
在曲水流觞的游戏中,42位青年才俊喝酒斗诗。很快,就产出了37首诗歌。于是有人提议王羲之为集子写一篇序。老王酒意正酣,一气呵成,诞生了这篇冠绝千古的《兰亭集序》。
文中,从欢快的聚会入手,而后却笔锋一转,感叹起了生死。王羲之的文字随着情绪起伏跌宕,与笔墨交织在一起。
字从心生。当微醺的王羲之笔走龙蛇,境由心转的时候,他已经脱离了前人的技法,赋予了每一个字灵魂。
在这篇文中,有涂抹,有修改,有让后人津津乐道的21个不同姿态的“之”字,有恣意张扬的横撇点捺。
当心境融于技法,书法才有了神韵。
据说,第二天,酒醒后的王羲之想重写一遍《兰亭集序》,可写了一遍又一遍,都无法超越原来随性而作的那一篇。
本书内页《兰亭集序》本书内页《兰亭集序》顶天立地颜真卿:“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
唐朝盛世,书法大家比比皆是,颜真卿就是其中一位楷书大家。他创造的“颜体”,至今还是人们学习书法经常临摹的对象之一。
可就是这么一位楷书大家,却以一篇行书《祭侄文稿》,拿下了“天下第二行书”的称号。这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为追祭侄儿颜季明所写。
公元年,大唐发生了“安史之乱”。颜真卿和堂兄颜杲卿镇守的两个郡是险要地段。侄儿颜季明一直负责两地的联络。
第二年,叛军攻下了颜杲卿所在的郡。颜杲卿和颜季明父子被擒,宁死不屈,被残忍地处死。等颜真卿两年后找到他们时,只有颜杲卿一只脚和颜季明的头骨。为了大唐社稷,颜氏子弟有30余人战死。
我们可以想象,颜真卿在写《祭侄文稿》时,回想起一幕幕场景,心中是何等愤怒和悲痛。当情感付之笔端,便有了这少有的传世之作。
古人说:“书,心画也。”书法打动人的其实从来不是技法,而是书写者所要倾诉的情感。
余秋雨先生曾经这样评价《祭侄文稿》:“世界上很少有这么一件艺术作品,你即使不了解它产生的背景,一上眼也会被它淋漓的笔墨、痛苦的线条、倔强的笔触所感动。满篇的汉字,都是在长叹和哭泣,而在长叹和哭泣声中,傲然筋骨又必现无疑,足以顶天立地。”
在《祭侄文稿》写成26年后,颜真卿又被大唐皇帝派去劝和叛将李希烈。此时已76岁的他,在叛军营里,终因宁死不降而被勒死。身虽死,但一身傲骨彪炳千年。
本书内页《祭侄文稿》“石压蛤蟆体”的奇迹:“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
这一年是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这一年的寒食节,天下着雨,一只叼着纸钱的乌鸦从苏轼的窗前飞过。此情此景,让苏轼想起了故土与故人,不由心生悲凉。于是,提笔写下了这篇《黄州寒食帖》。
苏轼不仅是个大文豪,也是北宋有名的大书法家。他家境富有,成名年少,一度风光无限。可后来因为乌台案牵连入狱,险些送了性命,后被贬至黄州。
从云中跌落泥中,让苏轼对人生有了另一番体验和感悟。他开始为生存而劳作,和众多下里巴人结下了情谊。这篇帖子就是在他人生最落魄的时候写的,那年他45岁。
苏轼的学生黄庭坚说,老师的字是“石压蛤蟆体”,也就是被石头压死的癞蛤蟆的风格。那么为什么这么“丑”的《黄州寒食帖》竟成了“天下第三行书”?因为它在一笔一划中,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苏东坡。
本书内页《黄州寒食帖》在《大话中国艺术史》这本书中,像这样的小故事比比皆是,随手可得。
如阎立本的《步辇图》,讲述了松赞干布派使者向大唐求婚的故事;宋徽宗的《瑞鹤图》带出了一个艺术家皇帝让一个朝代“文艺复兴”的故事;唐伯虎画的《王蜀宫妓图》,画女人的同时也在画自己,他和她们一样都在孤独中等待,一样命运坎坷。
本书内页《步辇图》《大话中国艺术史》不是一本高深的艺术专业书籍,它适合你在床边随手翻阅,常翻常新。或者给孩子们讲个故事,引导他们走入中国艺术殿堂。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找来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