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内页 >> 内页前景 >> 初心不改为读者

初心不改为读者

《读者》,似涓涓细流,一路欢歌,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如冬日暖阳,一路同行,陪伴着我们成长。

年8月21日,是《读者》成长中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读者出版集团,与《读者》的编辑出版工作者亲切交流,给他们以莫大鼓舞。

一年来,《读者》传播文化的步履更加铿锵;在心灵的滋润中,广大读者与《读者》走得更近……

初心不改

年4月,《读者文摘》创刊号悄然问世。如同一道“文化佳肴”,满足了亟需精神食粮的广大群众,当年底,就拥有了7万订户。

年,《读者文摘》刊名改为《读者》,初心未改,坚持“从读者中来,到读者中去”的办刊理念始终未变。几十年来,《读者》以其独特的风姿,深植千万读者心中,成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

年8月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读者出版集团时指出,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

时隔一年,读者出版集团董事长刘永升眼前还时常浮现动人一幕:习近平总书记一边翻阅,一边告诉大家,自己年轻的时候常看《读者》,现在虽然工作忙,但还时常看看。

“选择《读者》,就是选择了优秀的文化”,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读者》,发行量连续多年位居中国和亚洲文化综合类期刊第一、世界文化综合类期刊前列,至年5月,累计发行逾20亿册。

“《读者》能产生如此影响,内容为王是关键。”读者出版集团副总经理富康年说。

《读者》编辑每半个月,要从3万多篇文章中,精选出50多篇文章,优中选优,就是要找到能引起更多人共鸣、具有大众性的文章,传递国人心声与感情,守住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

初心不改,只为读者。

“优质文字内容之外,还特别注重刊物呈现的艺术气质和美感。”刘永升告诉记者,《读者》的封面都是唯一的,《读者》内页的插图都是原创的,有不少插图,还是《读者》签约画家根据文章内容专门创作的,就是要让读者通过《读者》,从浮躁中安静下来,并得到美的熏陶,“下一步,我们还要建设‘读者插图艺术馆’。”

“玉色深不变,井水挠不移。”《读者》,始终不变。

日新月异

近40年来,《读者》如夜空中一颗明亮的星,在期刊界始终璀璨如初。

这,源于初心不变——一代代默默无闻的“读者人”,像一只只勤劳的小蜜蜂,“采百花之蜜,饴万众之口”,让这本看似“文弱”的杂志,用一种坚韧的、人性的力量创造了“读者奇迹”。

这,更源于因时而变——一代代朝气蓬勃的“读者人”,从未放慢脚步,接力,接力,再接力,创新,创新,再创新,朝着读者期望的方向,踏着时代的节拍,奋力奔跑,走出美妙的螺旋式上升成长之路。

进入新世纪后,《读者》多次获得期刊界的国家大奖;读者杂志社也被授予“中国工人先锋号”集体荣誉。但读者人更看重的是比金杯银杯更重要的“口碑”!

年1月1日起,《读者》开始在台湾地区出版发行,成为第一本、到现在依然是唯一一本在台湾地区出版发行的大陆杂志。

年8月,读者与阿里巴巴开通《读者》原创版官方店铺,由此拉开了《读者》电子商务网络化的序幕。

除《读者》原创版外,还不断创新,先后刊出《读者欣赏》,《读者》校园版、台湾版、港澳版、海外版、盲文版等多个系列,已然由起初的“单门独户”发展壮大为一个大家族……

与时俱进,方能日新月异。

如今,已近不惑之年的《读者》,更加从容、淡定。

年伊始,疫情突袭,读者出版集团自觉履行国有文化企业的社会责任,首次向用户免费开放-年《读者》电子杂志,覆盖线上万订阅用户,让读者用阅读武装自己,战胜疫情。

适应时代变化,打造以APP为基本平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10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