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易稿,贾平凹的小说暂坐讲明白女人

盖白霖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28629.html

终于看完贾平凹的《暂坐》了!

上次短评说这本书写得有点凡尔赛,不好意思,看完我依然觉得有点凡尔赛!

但仿佛一团麻绳被提起,脉络终于清晰明了,心情也沉淀了很多。

整部书以西京城(西安)为背景,讲的是一群女人在都市中心灵相互依偎的故事。

故事主要发生地在名为“暂坐”的茶庄,而茶庄老板海若是十姐妹中的核心人物。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世人总把女人多的地方当成是非多,争风吃醋,互不相让。

但这十个女子却不然,她们是姹紫嫣红的富贵花,如红楼群芳。

干脆利落,帮衬姐妹,人人都愿意托付的海姐;行事泼辣,却也能在人前人后摆出几幅佛面的陆以可;

有的性子温吞,但众姐妹有事的时候也从未缺席;有的心思单纯,最有钱却也被眼前利益所困;

有的兜兜转转,看起来活得最舒坦,实则人生早漏了底呼啦啦灌着风;

也有的一生追求美丽,却因为重病瘫在床上,舍不得老娘、稚子却只能无奈撒手人寰……

她们最相似的特点,她们都有美貌,却几乎都没有如愿的婚姻。

要么离了婚,自个儿或带着孩子生活;要么一直单着,年纪最轻的也有三十岁了。

也许性情真的在决定命运,这些女子因为投契结交姐妹,有福同享,照顾彼此的生意,也陪伴着对方的成长……

都说既似红楼故事,怎能没有贾宝玉。

《暂坐》也有个顶顶招女人喜欢的男人,西京城有名的作家羿光,写得一手好书法,颇得领导们的青睐。

随便卖幅书法作品,都要十万元起,想联络关系的人追在屁股后头求着买。

即使年逾半百,羿光依然是大家眼中的风流人物,暂坐茶庄的常客,姐妹们都拿他打趣也找他倾诉。

若说这样花团锦簇的日子一直持续,岂不太好。可正如花开花谢,世间万事万物都有规律和缘法。

随着姐妹中夏自花的重病,和海若的朋友俄罗斯女孩伊娃的到来,这不大的西京城泛起了一丝波澜。

《暂坐》中叫我印象最深刻的事,大概这几件——

1、西京城浓重的雾霾。

在西安留学数年,回到圣彼得堡后又返回西安的伊娃眼里,这固然是一种污染,昏天暗地,有点把这个城市妖魔化了。但她究竟还是想来这儿的,热爱这边的中国文化和氛围。

而在长居西京城的人眼里,早已习惯了这些烟尘污染。一样觉得耽误事儿,伤害身体,阻碍交通,但人就生在这儿了还能往哪儿去呢。

上面不作为好好改善,于是大家也照旧一口口吸着,眼看着雾霾将城市吞没了,城市里的人也吞没了。

2、海若十姐妹的感情。人与人之间是相互的,这点她们比谁都明白,好的时候各拉着一把,难的时候也相互帮衬,不然也不会处成羿光老师口中“西京十块玉”。性情身份各异,却肯为彼此牺牲付出,实属难得。

但人终究都有自己的秘密,藏着掖着,怕被当成丑闻笑了去,或者总觉得不是时候见天日。拖着拖着,就熬到了事情败露的那天,再坚不可摧的防线也会被谎言一点点侵蚀崩溃。

陆以可为了半死不活的生意,求着海若各种托关系找领导组饭局;应丽后因为贪利息,结果搅合进一通债务,和严念初搞得姐妹生分;司一楠和徐栖瞒着大家悄悄恋爱,过着自己小日子;向其语听说了什么,转头就跟不相干的人嚼司一楠她们的舌根子……

女人们因为孤独,因为恐惧,因为需要而抱团取暖,一样可能会因为利益关系、观念分歧分崩离析。

十块玉,终究不是一块玉。

3、她们与羿光之间的牵绊。他们经常在茶庄见面,或者其他姐妹的地方组局吃饭,但来往更密的是海若与羿光,他的专用书房就在茶庄那栋楼的最顶层,也派店里的人照看他起居,当家人一般对待。海若在羿光面前,是更有几分薄面的。

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羿光对大家似乎都差不多,姐妹们软磨硬泡来求书法,总也是会答应下来,钱还是要照收的。

在各人烦恼时,担任起心灵导师的角色。他说性,到了现在是艺术,是把实用的变成无用的过程,却也说寻对象呀,寻来寻去,其实都是寻自己。

这样的羿光,万花丛中过,乐得自在,却不见停留在谁身边。哪怕是契合的海若,也只是当最好的女性朋友对待。可他却在伊娃到来之后蠢蠢欲动,使尽解数让这外国女子感受到自己的魅力。突袭的亲吻,独一份的题扇,都是讨人欢心的手段。可末了,看似爱了,却跑去跟陆以可双双玩消失。

是见过太多物是人非,认为陆以可的陪伴最好?还是提前认清,才21岁的伊娃根本不会在他身边停留多久,还有大把时光可抛?还是担心上面的纠葛利害,最终会砸到他这个卖字的人上头?男人心事,这些女人最终没有懂。

4、应丽后的债。陷入这场金钱烦恼中,她属实不冤枉,如果不是贪恋一个月百万的利息,将四千万贷出给王院长和他的朋友,又是姐妹严念初从中作保。本想做个富贵闲人,躺着数钱就好。可那边王院长朋友的资金链断了,人也跑路了,这笔债突然没人背,搞得她惶惶然。

好说歹说,签了一份新合同,却是一年还清本息,变成了四年还清本金,王院长是借贷人,严念初从直接作保人变成了连带作保。她成日担心钱要不回来,没了主意,办了一堆糊涂事,找海若帮忙雇了要债公司,又惹上一身腥。真是,怎样都是烦恼,到底还是亏了。

最近同样身处要债风波的我,看得感同身受。只不过人家是被欠了四千万,而我是九牛一毛的一毛了。谁不是打工人,钱都是一点点攒出来的,该讨必须得讨!

只可惜,要债并没有艺术可行,只有不停的烦恼、懊悔、被拖延,骂人也不解气更是无用。还是建议大家遇上这档子事,用法律手段保障自己的利益。以及,如果不是无路可走,轻易不要借别人钱或欠债,何必给彼此的生活添堵呢。

5、夏自花和冯迎的离世。夏自花这个人医院里,而所有姐妹们到轮班地到病房照顾她和她的老娘、儿子,不可谓不尽心尽力。可是血小板注射了,最好的药也用上了,海若成日佛前祷告,人还是不见好,奄奄一息地在病房里躺着,最后也带着她的秘密离开了人世。

而冯迎几乎都是在姐妹几个的嘴里出现,对她的印象是瘦弱的,因喜好文学跟学术团一起去菲律宾那边考察。结果过了那么久,大家才突然知道,她早就在那场飞机事故中坠海了。人,说没就没了。

两个姐妹的离世,有的做足了准备依然痛哭流涕,有的像突然给了心脏一拳还没反应过来。世事无常,这就是人间的缘法,如何挽留也留不住。

冥冥中,冯迎留下的一页笔记却让海若参悟了,看那么多经书,拜那么多佛,守那些清规戒律有什么用。

人终究是人,有欲望,是俗人,会随着世界褪色,也一起褪色。那么还要追问吗,向哪里问?

这一页也重重敲击我的心里,看得泛泪,我们皆非神。

6、凡学还是讽刺凡学。前半本书,贾平凹都在写这些有钱女人的潇洒生活,开茶庄的、火锅店的、医院器械的、家具厂的……都是小半辈子在社会上摸爬滚打靠自己赚来的,这帮女人心里也有主意,不愿意让男人看轻了去。

开豪车,买奢侈品,吃空运海鲜,喝茅台,她们花自己的钱,乐得开怀。

但每个人或多或少有点贪念,哪怕她们关系再紧密,也都是社会的一份子。在寻找自我的时候,也在碰撞着现实。

海若的贪,表现在她更希望姐妹们团结一心,感情存续下去,所以她不惜代价处处转圜;其他人的贪有的贪在利益,也有的贪在一时快活。于是或深或浅陷入了复杂的关系网中,一阵求人办事,上面的落马了也跟着担惊受怕,最终还是没能躲过。

主要还是因为欲望裹挟着人心沉浮,将人的距离推进又拉远。哪怕多么想做个空明澄澈的人,皈依佛教,变成居士,都是甩不脱的。

而整个西京城,城乡、国内与异国的差别也通过伊娃、辛起、海若等人的关系铺展出来。

有所求就会有所失,大家都在这个社会里争,但阶级差距,对钱的欲望和态度,往往注定了一个人成功的机率有多大。

辛起自卑自己不如别人,老公不长进还家暴,当了香港老头的情人又不受待见,她一度绝望像个祥林嫂般……可终于松开本就空无一物的手,跟伊娃远走异国的她,何不是具备着难得的勇气?

看到最后,无比感慨。人是有能量场的,聚散有时,海若的存在稳固她们的姐妹情,夏自花的病促使大家感情更紧密,但能量也会不断流失,被意外冲击,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人和人的关系也就不断变化着……

直到读了后记,我意识到这是本很憨很笨的书。它没有用容易阅读、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就连结局也含糊着,摸不清发生甚么事了。

但这恰好说明它的“真”。世上很多事情是没有结局的,不为留白而留白,也是一种结果。

它是有力量的,不论你会通过它看到些什么。

文中一些佛谒、诗词我…文化沙漠表示抱歉

后记中贾老说自己饱受困扰,女的是最会恋爱的,为什么她们都是不结婚或离异后不再结婚?等……我觉得他还是不大理解女人这种生物。

但作家嘛,正是因为不明了才去写这件事,甚至不是为了搞懂它。

如果你还没看过《暂坐》的话,我强烈建议你看看这本世俗风情的都市小说。

如果你已经看过了,且脑子清醒,不妨让我看看你读罢《暂坐》的感受,提前说声谢谢。

文中插图来自网络及书中内页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29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